从非遗之争聊起,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非遗文化
从非遗之争聊起,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非遗文化
2005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决议,拔河成为韩国第18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年联合国再次认定,韩国在朝鲜王朝时代的9座儒学书院可以入选到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
2020年,更有印度6次向联合国申遗象棋被驳回的传言……
一系列相关于非遗的消息,都会迅速占领热搜榜和热门话题榜,众多网友愤愤不平之余,更多是问为什么不赶在其他国家之前,给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全部申请非遗认证呢?
然而现实的答案是,因为中国正在排队等待认证的传统文化实在太多了,截止到2022年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的项目已达43个,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中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证工作也是庞大而艰巨的。然而即便如此,中国尚未得到非遗认证的文化还有很多,有些及时得到了认证,得到了保护,但还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没能等到认证的那天,就因为脱离了生活本身而走向没落,比如现在只能在展览馆里才能看到的剪纸艺术,比如因为传承人的青黄不接而渐成标本的皮影戏。
在采访过程中,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表示,“人民对于抢注的行为有抵触心理可以理解,不过文化本身具备共通性,并非谁申请了就归谁所有,更重要的是,申请非遗只是开发和保护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而现实的问题是,很多人可能过于充实申请,而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上做的不够,这才是值得社会关注的事情。”
而要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得到良好的保护,首先要解决的是传承的问题。
现代社会,很多文化遗产已经逐渐远离或者淡出普通人的视线,那么如何让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自发自觉进行传承和保护?中外非遗之争,更像是一种文化的觉醒,试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我们的文化遗产被其他国家“认领”时,当我们的文化遗产因为“疏忽”而消失时,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守护那些属于我们的独特文化遗产呢,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采访中,我们有幸接触了一个“普通”的非遗项目,它普通之处在于它的“广谱性”,它存在于乡野,存在于真实的生活,它有着众多手艺/技艺的共通性——小而美,而加带引号的普通则表现为它的“个体特殊性”,一个家庭作坊的祖传手艺的“幸运”非遗之路。它就是苝韵颜酒,一款拥有170年非遗传承历史的酒品,它来自于湖南攸县文氏家族的纯天然酿造工艺,在当地十里八乡都有着极高的声誉,曾经获得国家金奖,并被指定为国务院庆功酒,受到毛主席和谭震林总理的交口称赞。
而即便是如此辉煌的历史,也没有让这个手艺逃过传承的困境。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带来了生活上的很多改变,使得传承最需要的地利人和,却因为最基础的“挣快钱”需求,让年轻人一代一代的离开家乡,离开手艺,离开传承,坚守变成了一种鲜少人为的稀缺品。
现代生活的高品质,推进了生活上的很多提升,使得传承最基础的科学创新,却因为最古老的“纯手工”标签,被消费者一而再再而三的认定为“不卫生”,认定为“历史包装”,认定为“土渣”,发展变成了一种空无一物的口号。
现代生活的多面性,提供了生活上的很多选择,使得传承最关键的资金产能,却因为最根本的“赋能链”漫长,被资本方一次一次的选择性放弃,无奈性放弃,叹息性放弃,传承在根本上成为了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存在。
但也就是如此“微小”的手艺,幸运的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助力。
这背后是什么?是一份对非遗传承的执着。
苝韵颜酒有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坚守传统,古法酿造,但也不忘与时俱进,用现代技术对其进行科学的判断评估,以及产品现代化需求的口味升级、品类升级和营销升级,资本与科创的助力,使得这份手艺/技艺的传承变得在同业中独树一帜,更是成为了非遗传承的典范。
而相对于苝韵颜酒的幸运,近在咫尺的酒醋蒜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种曾经家喻户晓的调味品制作技艺,如今却濒临失传。原因无非是无人、没钱、缺技术转化,加之手工制作繁琐,市场知晓局限,还有就是我们对待古老手艺的态度,甚至可以上升为一种文化尊重,是否到位?
再看中外的非遗之争,当国外对某些与中国文化紧密相关的非遗提出认领时,舆论一片哗然,但真正让人心痛的不仅仅是其他国家对我们非遗的“冒领”和“擦边球做法”,更是我们自身对待非遗的冷漠。
当我们的非遗在国内被忽视,甚至濒临失传时,又怎么能指望在国际上得到尊重?
非遗,是一国、一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们承载了先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方式,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对待非遗,我们不能只有“守”,更要有“传”。我们要学会尊重和珍惜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非遗之争,或许是一个警钟。我们不能再对非遗持有冷漠的态度,而是要积极地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只有这样,我们的非遗才不会“被遗落”,中国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和发扬。
轻时尚品牌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906207380@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