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众汇富:后疫情时代怎么走,能否复制2020?
北京和众汇富:后疫情时代怎么走,能否复制2020?
未来的展望
对比下2020,看看未来怎么走?
先说说盘面。
这几天赛道股反弹的不错,今天算是个小修整,反弹前排的品种多少有点涨不动的感觉,接下来愿意折腾的可以看看后排的品种。但总的来说,我觉得反弹只是进入中场休息,应该还没完全结束,操作上注意节奏,不要轻易重仓追高。
个股方面,之前念叨多次的比亚迪,这波走的还不错,虽然不是整车中反弹最猛的,但是走的最稳的,逻辑也最硬。
操作策略上,之前调整到半山腰时,我抄了不少碳中和与互联网,仓位不算轻,虽然之后又跌了不少,好歹这波回了不少血,但也没再继续大笔加仓。这轮反弹,建材和银行走的一般,但也是我比较看好的方向,所以今天分别加了一些,总仓位在7成多,打算还是只加不减。
下面聊聊对未来几个月的判断,这种神棍式的预测,最后被打脸的次数不少,不过投资总得有点大方向的思考,对不?
一、与2020年的对比
上海疫情逐步好转,股市也开始反弹,而2020年武汉疫情后波澜壮阔的走势,大家应该还记忆犹新。未来能否复制当时的走势?先说下结论,一个字,难。彼时彼刻,不同于此时此刻。
目前,本轮疫情的感染人数和蔓延范围已超过2020年,累计感染人数已超过75万人(含无症状感染者),波及超过18个省市。此次疫情的流行株传播速度更快且隐匿性更强,迫使各地不得不在初期就要通过大规模筛查和隔离管控措施以遏制疫情传播,从而给当下经济和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冲击。
1.国内方面,两轮疫情之前所处经济周期的位置明显不同,这次要更糟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前,经济本身开始进入上行周期。所以,尽管在2020年初遭遇疫情的冲击,但在干扰之后,经济很快就能恢复元气,回到原有运行轨道之中。
而此次上海疫情爆发之前,国内经济整体处于下行趋势之中,国内经济的关键词在于“稳增长”,去年底的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指出了22年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3重压力,本就较弱的经济状态,遭遇疫情的冲击之后,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恢复元气。
目前我们还遇到了原材料成本持续上升、海外出口需求回落等利空,使得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明显低于2020年疫情前水平,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上升至5.8%,接近2020年2月武汉疫情冲击的最低点。
2.海外方面,货币政策周期和海外供需情况也不同
2020年,疫情在海外出现了二次爆发,全球央行不得不通过大放水,以刺激经济实现快速修复。而这一次欧美国家的货币政策多处于收缩周期之中,甚至这是20多年以来美联储最快和最大力度的一次货币紧缩,当然,毕竟他们面对的是40年一遇的通胀。
20年全球疫情爆发后,严格的隔离管控措施限制了生产端的恢复进度,但是由于海外大放水的政策,导致海外消费需求很快恢复,同时库存又在很低的位置上,造成了海外供需错配的现象。国内供应链替代海外供应链,承接了这部分过剩需求,从而拉动了国内的消费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需求,促使当时的出口制造业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现在海外生产能力已基本恢复,而我们由于没有躺平,生产端还时不时受到限制,再加上欧美有意识的开始转移产业链,出口别说重现20年的盛况,能否恢复到正常水平都很难讲。
从股市来看,2020年疫情对于市场冲击最为严重的阶段主要发生在扩散初期——跌幅最深的阶段分别出现在1月底至2月初国内疫情的迅速发酵,以及2月底至3月中旬海外疫情的集中式爆发。这两个阶段,疫情的冲击造成了市场恐慌情绪的迅速蔓延,市场的动荡更多来自于对基本面过度悲观的预期。但之后随着疫情逐渐平息、经济对冲政策持续出台,疫情对于市场的影响会逐渐边际减弱。
当时的行情,就是茅指数涨的最好,诞生了各种茅,被抱团抱上了天,天量的流动性推升了估值。但其中有1个板块表现的很一般,就是稳增长板块(地产、基建)。原因在于武汉疫情前,国内基本面本身较为强劲,政策部门对于疫后修复政策的制定会更加兼顾结构问题和风险问题,当时还非常有战略定力,强调不能大水漫灌,不能重走老路,所以老基建当时表现的相对弱势。
回到今年,其实在疫情之前,也就是去年底,市场已经是持续性的下跌,春耕行情也没了。3月中旬之后随着上海疫情的爆发,则得这一下跌趋势加剧。也就是说,造成当前市场连续下跌的一系列内外部因素中,上海疫情只是其中之一,并不属于扭转经济预期和市场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后续随着上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复工复产,市场先修复到上海疫情之前的位置,相对比较合理,也就是对应3月下旬。至于后续怎么表现,还能难讲,也许还是惯性震荡调整,因为大的经济下行趋势还没看到根本转变的迹象,当然这都是中期维度了。
说到短期修复,比较值得关注的就是两个方向:
一个是碳中和等成长板块,特别是to G类品种(风电、光伏、军工等),因为受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小,需求逻辑也比较独立,其中一些可能受到物流和供应链的影响,随着疫情复工复产,也有望修复。
另一个就是20年不受待见的稳增长板块,与20年武汉疫情前经济处于上行趋势不同,22年上海疫情前经济本就处于下行周期,因此,单靠上海疫情修复,难以扭转总体羸弱的状态,后续还需要有更多稳增长政策发力,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
还有几个散发的方向,比如农业与粮食,这个主要是俄乌冲突的影响,只不过农业方向的投资难度较大,我们研究的不多;还有就是政策转暖的互联网板块,因为估值足够便宜,喜欢左侧布局的可以看看。
二、建材
上面说到今年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老基建,我个人更偏爱建材板块,因为有些赛道的竞争格局相对来说更好一些。建材板块从去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的情况来看,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化”。在下游需求收缩和上游成本压力同时挤压中游的背景下,板块的表现非常极端,也很罕见,要么正增长,要么亏损,也就是要么优等生,要么差生。
现在地产政策方面都在回暖,基建的发力也逐步成为预期,同时原材料的压力也基本呈现顶部区间,因此整个建材板块也差不多到了基本面的拐点,机会正在酝酿。但与其B弈差等生的弹性,我更喜欢追求优等生的确定性,一切求稳为主。
相对来说,防水的韧性在消费建材中表现的比较突出。大多数公司毛利率在一季度环比去年4季度,基本已经呈现出企稳甚至有所回升的表现,而且之前龙头公司等已经开始上调价格,成本转嫁能力的本质往往也是行业竞争格局相对较优的结果。防水板块对地产集采的单一依赖性在边际减弱,民建和非防水板块的贡献越来越明显。
下面是建材行业公司逐季度营收的增长情况,可以看到防水的增速是相对最高,也是最稳定的:
龙头雨虹的规模最大,增速反而相对最快,强者恒强。二季度的毛利率环比可能还会有压力,但是同比下滑幅度会开始减小,伴随原材料价格企稳,以及提价效果的显现,盈利能力有望逐步修复。雨虹做为消费建材行业收入规模最大的企业,2021年的经营性净现金流41.15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匹配程度在0.98,基本达到1:1,2021全年收现比达近111.35%的高水平。预计两者在2022年可以继续能匹配,特别是在稳增长的大环境下。
再就是石膏板龙头--北新建材。预计4月销量可能继续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整体Q2销量可能继续同比下行,但是拐点已经临近。一季度整体价格走势维持稳定,净利约1元/平,同比提升约10%。另外公司已经完成防水业务第一阶段整合,实现全国15家防水基地布局,按照规划,公司目标五年内布局30个防水材料基地。截至2021年底,北新的石膏板规模合计38.38亿平,计划将石膏板全球业务产能布局扩大至50亿平方米左右,争取全球石膏板市场50%份额。
两家的走势情况也很接近。
先看雨虹,蓝色半年线经过下跌后,已经走平企稳,接下来无论是震荡、还是上升,概率都比继续下跌要大的多,如果硬要套的话,很像是VCP波动收缩理论的图形,也就是波动不断收窄,要到了选择方向的时候:
再看北新建材,和雨虹的走势差不多:
建材行业公司很多,不是所有的赛道都有逻辑,所以今天就简单看看这两家规模较大、而且走势比较安全的,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多关注。
至于地产股,前几个月已经走了一波预期的行情,现在首套房利率下调,一个大利好落地,板块可能会迎来第二波行情,但是这波参与的难度估计比第一波要大,也许要重点关注那些真的能有好业绩兑现的公司,而不是第一阶段涨的最好的垃圾股。
至于房价方面,则未必会有多大的涨幅,房住不炒还是大基调,救地产的核心逻辑不是拉房价,而是保经济,从大局出发,房地产不能崩,影响太大。所以,刚需的话想买房就尽早买,但是要做投资,还请三思,我是觉得现在做房产投资,不如买股票,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总之,我们的观点还是不变:
(1)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坚定看反弹,这也是今年是否回本的重要窗口......
(2)之后的中期维度可能还有反复,届时可以等中报和三季报出来了再看看方向。
(3)而更长期的维度,坚定看好,做多中国。
文中任何观点和建议不构成对证券买卖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和众汇富不对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担保或承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轻时尚品牌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906207380@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